close

  每天早晨,天邊剛剛泛白,37歲的陳松就會早早地起床,發動他那輛銀白色的麵包車,莊臣為剛剛起步的書畫創業園,開始一天的奔波和忙碌。
  儘管日化療飲食禁忌子平凡而艱辛,但在他看來,這種自由忙碌的人生狀態卻是曾經“無法觸及的幸福”。
  20歲那年,他因參與一起盜竊案被判無期徒刑。服刑期間,他表現良好,先後減刑5次。2012 年化療飲食4月,陳松刑滿釋放,走出高牆。
  如今,在家人和社會的幫助下,創業基地已小有規模,建起了工藝品商鋪和書畫創意工業園,總面積130平方米,主要經營字usb畫、十字繡、相框加工以及承接賓館、酒店掛畫設計製作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為十餘名刑釋回歸的獄友提供免費培訓和就業機會,希望他們能走出一條充滿藝術特質的新生之路。
  陳松創業的故事被當地媒體報道後,引起了不小的轟動。2013年11月下旬,他被邀請作為回抗癌食物第一名歸社會人員代表,在安徽省第八屆服刑改造積極分子代表大會上作勵志演講。
  “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人生的前二十年,我想用‘年少輕狂’這四個字,應該不為過分。”演講中,他用自己重生的經歷,表達了對監獄這所特殊學校的感恩之情。
  從天才到囚徒
  在老家南陵縣,陳松自幼就是公認的“書畫天才”:5歲能背唐詩宋詞,6歲迷上篆刻、書法、國畫,12歲時作品就遠近聞名,16歲時已經是中國青少年書畫家協會理事和中國現代書畫家協會會員。
  “紛至沓來的榮譽讓家人欣慰,在所有人的眼裡,我的人生一定前途無量。”然而,就在前途一片光明之時,陳松遭遇了人生的滑鐵盧。在成績面前,年少叛逆的他堅信,“藝術就應該浮躁,就應該任性”,所謂的時尚與潮流成了他新的追求,人在喝酒、跳舞的醉生夢死中追尋虛無的靈感。
  最終,一次瘋狂的盜竊讓他感受到了毀滅般的刺激。
  1996年,陳松在上海因參與盜竊價值46萬元的藥品受到法律的製裁。無期徒刑,殘酷的現實讓他幾乎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,他甚至懷疑自己一直追求的藝術殿堂是否真的存在。
  在度過兩年渾渾噩噩的時光後,是藝術又讓他找到了新生的希望。
  1999年,國家一級美術師嚴大地在陳松服刑的上海提籃橋監獄成立“習美社”,採用“藝術矯治”幫助服刑人員改造。
  陳松良好的書畫功底不久便被嚴大地發現。在瞭解了他的經歷後,嚴大地將其調入習美社,並收他為徒。陳松說:“那一刻,我感到久違的藝術靈感重新回到了身上。”
  在嚴老師的指導下,陳鬆開始潛心作畫,完成了入獄後的第一幅作品。那一年,他由無期徒刑改判為20年。
  隨後,他又相繼完成大型油畫《盼歸》、《城市新貌》等十餘幅作品,其中《盼歸》在上海監獄管理局服刑人員大賽中獲得一等獎。2005年,陳松在上海美術館成功舉辦畫展。
  為了方便父母前來探望,2006年,陳松申請調到安徽省內的監獄服刑改造。在白湖監獄串河監區,為了充分讓陳松發揮才能,監獄領導又特地為他組建了習美社,帶動其他服刑人員學習書畫,在藝術中陶冶情操。
  作為獄友們的老師,陳松的教學方法和別人不同,他採用一種更加簡潔快速的“一筆墨”畫法,初學者很容易就能學會,而且還能觸類旁通。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,獄友們逐漸上手。
  看到獄友們的進步,陳松很欣慰。他在日記中感慨:“繪畫藝術是人類精神之花,大凡學畫者都能從中發現美和懂得美,搞藝術的人又怎能去做一些假惡醜的事呢?久而久之,繪畫會教人以理,學畫修身,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,樹立信心。”
  陳松也改變了原本張揚的個性。在獄中,他給自己起了個“字”——子謙,意在提醒自己做人應該謙遜一點,不能再像從前那樣自以為是。“藝術的提升必須經過千錘百煉,即便是一個天才,也要忍受一些別人不能忍受的痛苦。”他常常這樣自我激勵。
  高牆內的正能量代言人
  門下的“弟子”越來越多,陳松的名聲越來越響。他的角色也從習美社組長“升級”為服刑人員眼中正能量的代言人。
  “把刑期當學期”,獄友對他的這句口頭禪再熟悉不過。在獄中,他被多次評為服刑改造積極分子,登上前臺演講,感染了一批又一批浪子。
  汗水和淚水換來的是沉甸甸的果實。在白湖監獄的6年間,陳松帶領他的“弟子們”創作的作品達2000餘幅,題材涉及臨摹、油畫、國畫、書法等領域。
  2006年,由他主筆的油畫《水鄉》獲得安徽省服刑人書畫大賽一等獎。2010年,他帶領習美社成員創作的漫畫集《如果再回到從前》和《阿西服刑改造記》,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。
  白湖監獄管理分局副局長劉家忠說:“白湖監獄各監區牆上掛著的書畫作品都出自陳松之手,他的作品成為廣大服刑人員追求新生的勵志坐標。”
  煉獄改變的不僅是生活的態度,還有對藝術的理解。陳松覺得,一個人越經歷過挫折、經歷過涅槃重生的感覺,他的藝術就越能夠迸發出與眾不同的內涵。
  “如果說以前對藝術的痴迷在於追求筆墨、線條和造型,現在對藝術的理解,則不僅僅是表現在紙上的畫面,背後還有一樣東西,那就是一個人的經歷和思想。藝術最後拼的都是人生”。
  陳松對明朝書畫家徐渭頗為景仰。“他把一生的苦難際遇都揉進了畫里,這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。希望有一天能在我的作品中揉進我的經歷,揉進我的情感。”陳松說。
  他也曾想過,等回歸社會後,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一本書,書名叫做《印記》或《我的路》。在他看來,讓更多的人從中吸取一些教訓或啟迪,少走一點彎路,可能這就是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。
  “十年磨一劍,霜刃未曾試”
  在高牆中度過17年後,2012年春天,陳松終於迎來了刑釋回歸的日子。他記得那一天陽光燦爛,天空特別的藍。
  回到家中,他揮毫潑墨,寫下“十年磨一劍,霜刃未曾試”以自勉。他知道,人生又迎來了新的挑戰。
  經過兩個月的醞釀,陳松帶領6名刑釋回歸人員開始創業打拼,希望通過努力回歸社會,來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。
  到北京、上海等地考察後,陳松決定在繼續繪畫創作之餘,經營字畫銷售和相框裝裱。
  憑藉著國畫和油畫的基礎,陳鬆開始涉足裝飾畫的領域。在他看來,室內裝飾的市場需求存在很大空間,如果把藝術與裝飾相互糅合,更能夠美化生活,必定能贏得市場。
  可是,作品賣得並不好。
  原因是脫離社會時間太久,沒有充分瞭解大眾的需求,作品過於藝術化,不被市場認可。書畫大量積壓導致資金無法周轉,加之店面位置過於偏僻,創業陷入了窘境。
  最艱難的那段時間,甚至連員工的工資都付不起,他四處籌藉資金,沒有一次拖欠過工資,“哪怕我再苦,也不能讓跟著我的人看不到希望”。
  正當陳松走投無路時,一直負責安置幫教的當地司法局主動伸出援助之手,幫他舉辦了一場“又見彩虹”個人書畫作品展,以此提高知名度。
  陳松回歸社會一年中創作的書法、山水、花鳥、油畫等作品200餘幅,分心靈蘇醒、走進春天、愛我河山和實現夢想四個主題,展示其自立自強、追求夢想的回歸歷程,蕪湖文化館也破例給出最長的展出時間。
  參觀者被其作品和艱苦創業精神所感染,當場義購書畫作品。這次書畫展之後,他被蕪湖美術家協會免試接收為會員。
  如今,當地司法局和民政局合力為他免費提供了畫室作為創業園。創業園所在社區還邀請他作為社區書畫愛好者培訓教師,同時提供一間教室。縣區美術家協會也向他發出了邀請,準備為他再辦一次書畫展。有了四面八方伸出的援手,陳松信心滿滿。
  事業在穩步發展,陸陸續續有十幾名曾經的獄友找到了陳松,願意跟著他一起打拼。
  小莫是陳松在監獄中帶過的學生。對這位老師,小莫心存感激:“我出獄之後父母都已經去世了,一個人也沒地方去,陳老師便收留了我,讓我跟他好好乾。”
  陳松確立了自己的長遠目標,立志開創一個“生花畫派”,運用一筆含墨的技法“妙筆生花”,通過創業實現藝術的經濟價值,“像齊白石那樣,讓藝術雅俗共賞。”
  前不久,他向南陵縣政府遞交了一份申請,希望回鄉辦一次畫展。
  他在報告中寫道:“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強不息,以書畫為載體,嚮往真善美,引導更多的回歸人員再創業,同時呼喚社會對特殊群體的發展給予更多的支持。”
  畫展取名《回家之路》,這是他曾經十幾年來一直在做的夢。  (原標題:昔日無期徒刑 今朝重繪彩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s06bs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